题目内容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

A. 30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40个、50个?这时她的心又忽地一沉:怎么想起这些了?
B. 有人在开凤娇的玩笑:“凤娇,你还想那个‘北京话’呢?”
C. 今天,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车窗全部紧闭着,旅客在昏黄的灯光下喝茶、 看报,没有人向窗外瞥一眼。
D.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下列对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刻画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对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作者的情感。
B. 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
C.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运用得最多的是议论和抒情。
D.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对香雪换铅笔盒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了30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
B. 铅笔盒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
C. 香雪对铅笔盒的向往,就是对文明的向往,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
D. 香雪执意要换铅笔盒是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爱学习。

对香雪“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现了香雪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B. 表现了香雪的朋友们都很关心香雪是否得到铅笔盒,她要在第一时间将好消息告诉朋友们。
C. 表现了香雪的强烈的自尊心,公社中学的同学们不会再嘲笑她了。
D. 表现了香雪对铅笔盒的无比喜爱,她终于不畏艰难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铅笔盒了。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辨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一句中的“草棍儿”是借代手法,代指香雪的农村女孩身份。
B.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一句,“被感动得战栗”是拟人兼双关的修辞手法,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C. “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 “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