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企业中标承建了一座日处理污水达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工程,为防止初沉池、二沉池、曝气池等薄壁钢筋混凝土排水构筑物产生裂缝,施工时采取了如下措施: (1)加大水泥用量,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 (2)增加坍落度,提高混凝土的扩散度。 (3)选择在低温时浇筑。 (4)为了能尽早拆除模板、加快模板周转,采用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的办法,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结果事与愿违,混凝土仍出现了裂缝。
【问题】 1.指出上述不正确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2.试述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 3.试述水池满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查看答案
A公司中标承建某排水工程,主要包括:高位井(兼顶管工作井)一座;内径φ1.6m,全长1856m钢筋混凝土顶管一条;采用垂直顶升法施工的外径φ0.48m垂直排放管14根。 本顶管的顶距较长,且管径较小,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应针对超长距离预进的工程特点,把顶管设备系统、泥浆减阻、中继间接力顶进、顶进轴线的测量控制、长距离通风与供电等作为关键技术,进行深入论证后,制定可靠的有效措施。 A公司的沉井基坑降水方案:基坑底坐落在砂质粉土层面上。为防止流砂,并提高沉井制作的地基强度,基坑四周设封闭式轻型井点降水,确保降水水位在基坑底以下。由于沉井将穿越厚度约12.4m的灰色粉土与黏质粉土,该土层渗透性较好。为了确保沉井干挖顺利下沉,采取喷射井点疏干该层地下水的措施。基坑底四周设排水明沟,东北角和西北角各设集水井一个,排除坑内积水。 A公司施工过程中采用膨润土触变泥浆,是在地面压浆站配制后,通过液压注浆泵压入输浆总管及管节上设置的环形分管,注入至顶管机及管节的各个注浆孔形成管节外围的泥浆套。本次顶进距离有1856m,地面上的压浆泵无法输送如此长距离,在管道内共设置了4座中继压泵站,相邻中继压站的间距约为350m,中继压泵站由储浆箱和压浆泵组成。 根据理论计算并结合顶进的工艺要求,本次顶进一共布置了11只中继间。
【问题】 1.A公司的分包原则是:除顶进机设计制造和钢筋混凝土管节分包给总公司下属机械厂和制造厂负责完成外,其余工程以自有队伍为主负责施工。分包部分由项目组派质量员监督,确保分包工程的质量及工期。总包方与分包方在质量控制上的责任关系是什么? 2.A公司沉井降水方案是否正确? 3.A公司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触变泥浆的主成分是否正确?触变泥浆的配合比应根据什么来确定?为了减少地面沉降,施工结束后,应对触变泥浆做什么处理? 4.简述顶进施工中中继间的拆除工作。 5.请为A公司应设计一个顶进管道轴线控制方案。
本工程是54m+128m+54m预应力混凝土系杆拱连续梁高架桥工程,上部结构主纵梁为箱形断面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系杆拱采用圆端形钢管混凝土拱结构,吊索采用预应力高强度钢丝。系杆拱设于中跨,通过吊索与主纵梁组成整体受力结构,钢拱每侧设14根吊杆。下部结构为直径1m的钻孔灌注桩,最大深度66m;承台最大17m×7.5m× 2.5m;墩身为矩形抹圆双立柱加帽梁,最高立柱14.5m。 本工程地段地下有地铁线和各类地下管线、地面有城市交通主干道、地上有立交桥等。 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地段土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层。 本工程实施时的基本情况如下: (1)施工组织结构为: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物质设备科、质检科、计划科、安全科、综合办公室、财务科;测量队、试验室、桥梁施工队、综合施工队, (2)钻孔灌注桩的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桩位放样→钻机就位→钻机成孔→提钻→下钢筋笼→下导管→二次清孔→水下混凝土浇筑→沉渣测量→道渣填孔→机具清理。 (3)承台施工的工艺流程为:挖掘机放坡开挖、不能开挖地段要用钢板桩进行支护→人工挖孔30cm至设计标高→桩身检测→绑扎桩身与承台接缝钢筋,浇筑桩与承台接缝混凝土→绑扎承台钢筋→安装模板→商品混凝土运至现场、制作试件→浇筑混凝土。 (4)本年4月10—15日进行的主纵梁预应力张拉施工,采用0VM锚具+YCW型千斤项进行张拉,采取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如下: ①张拉机具由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进行了校核; ②张拉采用双控:以伸长量为主,预应力作为校核; ③张拉时,A-2号千斤顶出现了问题,施工人员只好从另一套张拉设备中,拆下对应的B-2号千斤顶临时顶替使用; ④张拉时,只要达到控制的应力即可锚固; ⑤3号压力表指针不归零,又没有备用压力表,只好从市场购回一台有出厂合格证的压力表安上使用; ⑥张拉时,第3束12股(每股30根)钢绞线中,有一股钢绞线断了4根,因工期紧,未作处理就锚固灌浆了; ⑦张拉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控制在5%以内; ⑧千斤顶于上一年12月15日校验合格后,入库封存; ⑨原定6套张拉设备,分两组同时进行两端张拉。为抢工期,临时从设备库调出两台YDC型千斤顶,组成一套张拉设备备用。
【问题】 1.本工程是否具备流水作业条件?如何安排施工节点段? 2.本工程施工组织结构是否全面? 3.钻孔灌注桩的工艺流程是否全面? 4.根据钻孔灌注桩的工艺流程,简述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5.承台施工的工艺流程是否全面? 6.结合本工程的特点,主纵梁现浇混凝土支架可以采用哪些形式? 7.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简述主纵梁施工要点。 8.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简述主纵梁预应力张拉流程。 9.请对主纵梁预应力张拉施工中所实施的方法和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
某项目部承建居民区施工道路工程,制定了详细的交通导行方案,统一设置各种交通标志、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沿街居民出入口设置足够的照明装置,等等。工程要求设立降水井,设计单位提供了地下管线等资料。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位置狭窄,部分围挡占用了绿化带,接到了绿化管理部门的警告。 事件二:实名制检查中发现,工人的工作卡只有姓名,没有其他信息。 事件三:降水井护筒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开挖施工时发现了过街的电力管线套管,项目部于是要求停止施工,并降低了开挖高度绕开施工。
【问题】 1.对于背景资料中交通导行方案的落实,还应补充哪些措施? 2.事件一中,围挡的设置存在什么问题?如何纠正? 3.事件二中,按照劳务实名制规定,劳务人员佩戴的工作卡还应包含哪些内容? 4.事件三中,施工单位的管线调查可能存在哪些不足?
某公司承包了一条单跨城市隧道,隧道长度为800米,跨度为15米,地质条件复杂。设计采用浅埋暗挖法进行施工,其中支护结构有建设单位直接分包给一家专业施工单位。施工准备阶段,某公司项目部建立了现场管理体系,设置了组织机构,确定了项目经理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在暗挖加固支护材料的选用上,通过不同掺量的喷射混凝土试验来确定最佳掺量。 施工阶段项目部根据工程的特点对施工现场采取了一系列职业病防治措施,安设了通风换气装置和照明设施。 工程预验收阶段总承包单位与专业分包单位分别向城建档案馆提交了施工验收资料,专业分包单位的资料直接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
【问题】 1.根据背景介绍,该隧道可选择哪些浅埋挖法方法? 2.现场管理体系中还缺少哪些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 3.最佳掺量的试验要确定喷射混凝土的哪两项指标? 4.现场职业病防治措施还应该增加哪些内容? 5.城建档案馆预验收是否会接收总包、分包分别递交的资料?总承包工程项目施工资料汇集、整理的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