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立法机关通过消费者保护法制定、修改、颁发等立法活动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立法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A. 通过法律向社会宣示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以及法律对各种侵犯消费者的利益行为的禁止,从而警示经营者不得实施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促使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规定而防止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发生。
B. 通过立法为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执法、司法活动提供依据,以便行政、司法机关能准确判断某种行为是否违反法律对消费者保护的规定,并在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发生时,予以及时、有效的制止、补救。
C. 通过对行政、司法活动的工作和法律监督,保证消费者保护的全面落实。
D. 国家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时,无需消费者的意见和要求。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方式主要有()

A.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B. 请求消费者协会解决
C.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D. 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消费者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即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确定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A.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B. 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C. 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 ,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或者租赁柜台期满后,有权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追偿。
D. 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的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任。()

A. 商品存在缺陷的
B. 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者未作说明的
C. 不符合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
D. 不符合商品说明和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我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A. 生产、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B. 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C. 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D. 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