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传销活动在中国大陆流行时,法律法规对此没有任何具体规定。当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往往依据《民法通则》第7条。该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说明法律原则具有哪些作用?
A. 法律原则具有评价作用
B. 法律原则具有裁判作用
C. 法律原则具有预测作用
D. 法律原则具有强制作用
查看答案
李某(具有中国国籍)长期居住在甲国,一年前移居乙国并取得当地住所。现李某去世而未立遗嘱。李某生前在中国有投资股权和银行存款。乙国关于法定继承的冲突规范规定: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本国法律。现李某的丙国籍的儿子和女儿为继承李某在华的股权和存款发生争议,并诉诸中国法院。依照我国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下列关于本案的法律适用哪项是正确的?
A. 应适用乙国法律,因为李某去世时居住在乙国
B. 应适用甲国法律,因为李某长期居住在甲国
C. 应适用丙国法律,因为李某的儿子和女儿均具有丙国国籍
D. 应适用中国法律,因为李某具有中国国籍,且争议的遗产位于中国
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有四类案件实行不公开审理。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不公开审理的范围?
A. 已满16周岁的张某抢劫案
B. 刘某以性生活不和谐提出与丈夫离婚且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C. 著名艺人王某起诉某报社和厂家侵犯其肖像权且以涉及个人隐私为由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D. 甲公司起诉陈某和乙公司侵犯其技术秘密且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关于法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下列哪一表述不成立?
A.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法与社会互相依赖、互为前提和基础
B. 为了实现法对社会的有效调整,必须使法律与其他的资源分配系统进行配合
C.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调理性、正义和法律统治三者间的有机联系
D.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
戴某为某省政府的处级干部。两年前,戴父在甲国定居,并获甲国国籍。2006年7月,戴父去世。根据有效遗嘱,戴某赴甲国继承了戴父在甲国的一座楼房。根据甲国法律,取得该不动产后,戴某可以获得甲国的国籍,但必须首先放弃中国国籍。于是戴某当时就在甲国填写了有关表格,声明退出中国国籍。其后,戴某返回国内继续工作。针对以上事实,根据我国《国籍法》的规定,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
A. 戴某现在已自动丧失了中国国籍
B. 戴某现在只要在中国特定媒体上刊登相关声明,即退出中国国籍
C. 戴某现在只要向中国有关部门申请退出中国国籍,就应当得到批准
D. 戴某现在不能退出中国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