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国家中,其法律制度属于大陆法系的是:

A. 加拿大
B. 印度
C. 法国
D. 澳大利亚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据明人蒋一葵《长安客话》记述,昔日的永乐大钟,日供六僧击之,“昼夜撞击,声闻数十里,其声宏宏,时远时近,有异他钟”。如此美妙绝伦的钟声是怎么形成的呢?从外表上可以明显看出,大钟的钟壁上下厚度不同,钟腰的厚度是94毫米,而钟口的壁厚是185毫米。测音表明,不同厚度的各个部位,都会产生相应的频率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而这众多分音的汇集就是一首雄伟的交响曲。加上永乐大钟合理的合金成分比率,优雅钟声的出现就不是偶然了。明永乐大钟的成分中含铜80.5%、锡16.4%及少量其他元素。当含锡量在16%左右时,就能保证钟体强度、韧度适度,保持钟声振动的持续性;若含锡量过多或太少都会使钟声余音减短,那么就无法欣赏到永乐大钟闻声数十里的悠长钟声了。同时还发现,永乐大钟的正下方,有一个直径4米、深0.7米的八角形地坑,它不单方便人们仰视大钟内壁,还有为钟声散音的功能,与现代舞台前乐池的声学作用异曲同工。三管齐下方才造就了永乐大钟举世无双的完美音质。那么,明朝的能工巧匠是如何设计出这令人叫绝的声场呢?中国古钟千百年来的发展脉络有其自成一派的风格样式。中国钟的基本形状是钟身高度与口径之比在1:0.7左右,西洋钟则在1:1左右。中国钟用钟杵从外壁敲击,而西洋钟用钟舌从内部敲击,因而发出的声音比中国钟更加急促、高昂。通过物理分析,钟声产生于撞钟引起的振动,而钟声的强弱、高低、音色主要取决于钟体的形状和材质。钟壁厚则钟声沉闷,反之清脆;钟体短而口径大则钟声消失得比较快,反之悠长。永乐大钟上端闭塞、下端钟口开放,形成钟顶小、钟腰细、钟身长、钟口外张似喇叭。当撞击时,引起钟声振动,使各分音的频率恰当,产生拍频现象。此外,成分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永乐大钟的合金成分比率与《周礼.考工记》中的“六齐”大致相符。(选自刘民朝主编《科技发明的历史长河》,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本文最合适的题目是:

A. 永乐大钟的铸造工艺
B. 永乐大钟的历史沿革
C. 永乐大钟的声学探秘
D. 永乐大钟的声音艺术

管理者在做以下工作时,一般需遵循的正确程序是:①分析评价各方案②确定决策目标③选择满意的方案并实施④认识和分析问题⑤拟订备选方案

A. ①②④⑤③
B. ④②⑤①③
C. ⑤④②①③
D. ⑤④①②③

根据这篇文章,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粹”多并不妨碍融人现代世界。
B. 埃及犹太人无论是否还有“国粹”,其名称不变。
C. 保存名目,全不必劳力费心。
D. 太特别,便难与其他民族协同生长。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中国民族的同一性不但远超过其他许多国家——94%的人口为汉族——并且作为一个单一的政治实体(虽然其间或有分裂中断),至少可能已有两千年历史之久。更重要的是,在两千年中华帝国岁月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并在绝大多数关心天下事的中国人心目当中,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与典范。……它认为——相当正确的看法——自己的古典文明、艺术和文字,以及社会价值系统,是其他国家公认的精神鼓舞及模仿对象,对______尤其恩深泽重。像这样一个文化大国,不论由集体角度看,或从个人地位与其他任何民族相比,自然毫无半点知识文化不如人的自卑感觉。而中国周围的邻近国家,也没有一国能对它造成丝毫的威胁;再加上中国发明了火药,更可高枕无忧,轻而易举将犯境的野蛮人拒之边外。于是中国人的优越感,更获得进一步的肯定,虽然这种心态,曾使得它在面对西方帝国的扩张时,一时措手不及。 19世纪时,中国在科技上的落后,变得再也明显不过——因为科技不如人,便直接表现为军事上的不如人。但是这种落后现象,事实上并非由于中国人在技术或教育方面无能,寻根究底,正出在传统中国文明的自足感与自信心。因此中国人迟疑不愿动手,不肯像当年日本在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一样,一下子跳入全面欧化的“现代化”大海之中。因为这一切,只有在那古文明的捍卫者——古老的中华帝国——成为废墟之上才能实现;只有经由社会革命,在同时也是打倒孔老夫子系统的文化革命中,才能真正展开。(选自[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郑明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最合适的国家。

A. 泰国
B. 缅甸
C. 马来西亚
D. 日本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