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依照刑法规定,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甲贪污公款15万元,法院依法认定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

A. 演绎推理
B. 归纳推理
C. 类比推理
D. 实质推理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与法律职业、法律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学院同学甲与乙对此有过讨论。甲认为:①法律职业的独特性与其所特有的法律思维是分不开的;②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依靠法官自由裁量的思维;③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抽象的,它具体体现在法律思维中。乙则认为:①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进行形式逻辑推理的思维;②通过进行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能够培养和深化法律思维,有助于保持法律职业的自律和自治。下列何种选项之观点是正确的?

A. 甲之观点①和②
B. 甲之观点①和乙之观点②
C. 甲之观点③和乙之观点①
D. 甲之观点②和乙之观点②

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下列哪些说法不成立?

A. 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绝对事实和真相
B.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
C. 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既要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又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
D. 法律推理是严格的形式推理,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

周某半夜驾车出游时发生交通事故致行人鲁某重伤残疾,检察院以交通肇事罪起诉周某。法院开庭,公诉人和辩护人就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质证,就法的适用展开辩论。法庭经过庭审查实,交通事故致鲁某重伤残疾并非因周某行为引起,宣判其无罪释放。依据法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法院审理案件目的在于获得正确的法律判决,该判决应当在形式上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可预测性,还应当在内容上符合法律的精神和价值,具有正当性
B. 在本案中,检察院使用了归纳推理的方法
C. 法院在庭审中认定交通事故致鲁某重伤残疾并非因周某行为引起,这主要解决的是客观事实问题
D. 法庭主持的调查和法庭辩论活动,从法律推理的角度讲,是在为演绎推理确定大小前提

2007年,张某请风水先生选了块墓地安葬亡父,下葬时却挖到十年前安葬的刘某父亲的棺木,张某将该棺木锯下一角,紧贴着安葬了自己父亲。后刘某发觉,以故意损害他人财物为由起诉张某,要求赔偿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对于此案,合议庭意见不一。法官甲认为,下葬棺木不属于民法上的物,本案不存在精神损害。法官乙认为,张某不仅要承担损毁他人财物的侵权责任,还要因其行为违背公序良俗而向刘某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入土为安,死者不受打扰”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之一
B. “公序良俗”属伦理范畴,非法律规范,故法官乙推理不成立
C. 当地群众对该事件的一般看法,可成为判断刘某是否受到精神损害的因素之一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