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前臂的上1/3 B. 上臂的上1/3 C. 大腿的下1/3 D. 小腿的上1/3 E. 小腿的下1/3
A. 继续维持原处理,但交待患者每隔1小时松开止血带5分钟,直至创口不再继续出血时方可去除止血带 B. 立即去除止血带,再次清创,彻底止血后缝合创口 C. 立即去除止血带,创口缝合处外敷止血药物后加压包扎 D. 去除止血带,创口暂不处理,给予口服止血药物 E. 局部维持原处理,再给患者以输液输血等处理
A. 成人下肢350~400mmHg B. 儿童下肢≤250 mmHg C. 成人上肢250~300 mmHg D. 儿童上肢≤200 mmHg E. 应超过人体动脉压的110~70 mmHg
A. 阻断肢体血流的时间一般在1~1.5小时 B. 手术时间较长者,每隔1~1,5小时放气5~10分钟 C. 第二次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 D. 手术时间较长者,手术中途放气让肢体得到血液供应,再次充气,如此循环,直至手术结束 E. 术中发现绑扎止血带以远部位的肢体色泽和温度等明显异常、有组织损伤或肢体坏死可能时,应及时松开止血带
A. 手术时间长、交接班时、转送病人时,要立卡做出标记 B. 使用止血带进行手术时若术野仍有明显渗血,可用热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或压迫止血 C. 使用止血带进行手术时若术野干燥,可用冷生理盐水湿润创面组织 D. 术中不可使用温度太高的照明灯 E. 清创术时一般不用止血带
A. 创伤急救现场发现肢体明显出血、而无专用止血带时,可就地取材,用布巾带、细橡胶管、绳索等进行临时止血 B. 应用止血带时须熟悉肢体局部解剖,不可在有重要血管和神经的部位绑扎止血带 C. 充气止血带的压力应适当,以免造成出血增加或组织损伤 D. 使用止血带进行手术过程中,肢体出血已通过手术方法控制后即应松开止血带,若有必要可再次使用止血带 E. 肢体血管损伤者,可在手术开始时短时使用止血带
A. 严重化脓性感染肢体手术不宜用驱血带 B. 气性坏疽肢体手术不用止血带 C. 恶性肿瘤肢体手术不宜用驱衄带 D. 闭塞性脉管炎肢体手术,最好不用止血带 E. 感染或肿瘤肢体手术,不可用止血带
A. 小儿一般忌用骨牵引术 B. 6岁以上小儿慎用骨牵引术 C. 施行骨牵引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D. 应在手术室内施行骨牵引术,不可在急诊室或病房内施行骨牵引术 E. 骨牵引时间一般不超过6~8周
A. 手术区按常规消毒后,从左下肢末端开始缠绕驱血带至大腿中1/3处,充气式止血带开始充气 B. 不用驱血带,将左下肢抬高2~3分钟,直接于大腿中1/3处用止血带 C. 止血带充气压力为380mmHg D. 止血带绑扎1.5小时后松开5分钟,再次充气 E. 术中创面干燥,需用冷生理盐水湿润创面
A. 压迫面积大 B. 压力均匀 C. 附有压力表 D. 充气、放气缓慢 E. 易于控制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