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市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准备新建一个市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市政府召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就此召开第一次筹备会议开展讨论。当会议对文化艺术活动中心选址问题讨论时,市规划局的老王首先提出了自己的选址方案。他从该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出发,认为建址选在离闹市区有一段距离的A地比较理想,因为几个新型的住宅小区将在这里建设起来,几年后这里就将成为新的闹市区,而且这里也是该市基础建设的重点地区。与会者觉得老王的建议很好,表示赞同。但是,市文化局的老张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活动中心地址选在闹市区附近的B处更为合适,因为这一带人口密集,能够照顾到绝大多数居民来中心参加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满足广大居民对文艺生活的需要。与会者认为老张的意见也言之有理,B地也是一个好地方。老张与老王意见的分歧,使会议陷入了僵局。这里最为难的还是其他与会人员,既然两种方法都不错,很难分出孰优孰劣,他们一时就难以继续发表意见,一个个表情严肃,会场一片寂静。大约持续了两分钟之后,市政府办公厅的李明终于打破了这种僵局,他谈了自己的看法。大意包括两层意思:首先,他认为老王和老张对活动中心选址问题的意见都具有合理性,A、B两地都是比较理想的可供选择的方案,但不主张在第一次筹建方案讨论会上就决定选址问题;其次,他建议市有关部门对A、B两地进行深入系统的实地勘察调查,同时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选择可供选择的建设地点,在此基础上,再按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总的建设要求进一步分析比较,以选择最佳方案。李明的意见最终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


    问答题

    西湖彩电要更名了。此举,在浙江省杭州西湖电子集团职工中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赞成者认为,西湖彩电推出的全数字彩电,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而原来的西湖彩电给人的印象是中档产品,既然产品已全面创新,品牌也应脱离原来的束缚,通过全新的科技、全新的产品、全新的质量、全新的品牌,带给消费者一个全新的感受,树立起企业新的形象。反对者认为,西湖彩电是浙江省名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产品的关键是产品的内在质量,如果质量不过关,名字改成宇宙牌也没用。其实,争论不仅仅在西湖电子集团内部。把已有25年历史、为人们所熟知的商标改了,这一行为也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关注。据西湖电子集团委托杭州市城调队就这一问题向200户居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36.8%的人认为“西湖”有必要改名,10%的人认为无需改名,52%的人觉得无所谓。同时又有51.4%的人认为改名利大于弊,9.4%的人认为改名弊大于利。对“西湖牌”电视机商标更名一事,西湖电子集团解释:一是集团下属的杭州西湖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西湖电器总公司和西湖电子集团注塑模具有限公司,三块优质资产将组成西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数字电子革命的先行者,新成立的股份公司,将不仅仅停留在家电行业,而将是一家与信息产业相融合的高科技企业,将走向全国、跨出国门。二是认为“西湖”的地域性色彩过浓,地域性商标的局限性制约了企业形象和产品的拓展。同时,以“西湖”为名的产品有许多种,使得品牌的识别能力不强,而“西湖”一词无法体现西湖电子集团产品的高科技色彩。因此,公司下决心更名。据悉,西湖彩电新的名称已经确定。改名后的名称将从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体现西湖彩电与信息产业融合的高科技特色;二是体现中国数字电子革命首创者的特色;三是能与今后发展成跨国、跨地区公司的目标相吻合。


    问答题

    某省体委的基建处长A经手的建设项目总是完成得又快又好。不过A的人缘却不大好,前任领导尽管对他有看法,但还是器重他,能够放手使用。不久前,体委领导班子作了调整。新领导与他几次接触下来,就对他产生了“趾高气扬、目中无人、难以领导”的印象,特别是在基建处人员调整上又发生了顶牛,于是将他调离基建处,安排他出任机关工会主席。A认为工会工作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干了没几天就要求“下海”,领导也就同意了。不久,A便受聘为一家市属建筑企业的副总经理,主持工程建设颇有建树。此时,省体委为迎接两年后将在省会举办的“世界游泳锦标赛”,忙于筹建一座大型游泳馆。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必须得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市政管理、环境卫生、公安等部门协调,以确定与游泳馆工程有关的馆址、征地、交通、设计等诸多事宜。尽管经办人员四处奔忙,进展却相当缓慢。这时有人向领导进言,不妨请这位“前处长”来帮忙一下,以解燃眉之急。领导先是顾虑重重,怕丢面子,怕“前处长”趁机要挟,怕群众议论,但出于无奈,领导最后还是听取了这个建议。好在“前处长”倒也不计旧怨,很痛快地表示愿意出面帮忙。有了这位干将出马,没有多长时间,前期准备的所有必要文件全部办齐,为工程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后,游泳馆如期建成,保证了世界游泳锦标赛的顺利举行。


    问答题

    材料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我国2000年的人口为12.95亿人,人口问题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事业形成长期的巨大压力;同时,我国在世界上属于文盲率偏高的国家,现在的文盲率为6.72%。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分别为世界水平的1/4、1/3、43%、l7.2%和l2%。这种状况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严重的障碍。我国发展水平有限,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持续恶化。我国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起飞的过程中出现的。例如,现在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3万平方公里。因此,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材料2: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显著的不同。在原始社会,人类以狩猎和采集方式从事生产活动,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强,主要体现为依赖和适应,人类生产和生活受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制约明显,人对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在农业社会,从事农业劳动是人类主要生产方式,由于生产规模小、强度低、其负面影响较小,人类与自然保持一种融合的非对立关系,但是在一些局部区域也出现了过度开垦与砍伐等现象,特别是为了争夺水土资源而频繁发动战争,使得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趋势相对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或区域性的不和谐现象。在工业社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显著提高,人类活动范围已扩张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并且不再局限于地球表层,已拓展到地球深部及外层空间,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并极大地提高了认识自然和改变自然的能力。但是,全球性的人口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和谐。当前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材料3: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兴起与蓬勃发展,可以说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既是划时代的发展观、又是崭新的世界观、文明观和自然观,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社会繁荣背后的人与自然的冲突,对传统的“征服自然”等不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挑战。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l02位国家首脑出席了这次“地球高峰会议”,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被全球持不同发展理念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普遍认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使命。人与自然和谐,从理论层面上看,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辨证统一、互动和谐;从实践层面上讲,它应有人与自然双方均处于既被改造又被保护的关系之中。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总之,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材料4: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尤其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我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明确地意识到了西方工业化模式的弊端,确立了科学的人口、资源和环境政策,并且设立了相应的机构来处理这方面的问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我们从80年代就开始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作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战略。此后他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在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2003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阐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含义和基本要求时,进一步重申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火星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