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道德经》对仁、义、礼等伦理规范的形式有较多的批评,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等,否认儒家的忠信、孝慈等等与人的精神生活相关的德行。

A. 对
B. 错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道德经》所说的“无为”,指的是不主观妄为。

A. 对
B. 错

以人生或人的精神生活为核心,从人存在的文化显现的总体性上开显作为形上本体的“道”,这是老子道论的出发点。

A. 对
B. 错

老子说,“道隐无名”、“道常无名”,是指“道”是隐藏着的,不能通过名言而显。

A. 对
B. 错

老子所谓“道”的超越意义正在于其即象而不滞于象,在物各自化自成的流行中显现为一动态的整体性,而非一抽象静态的死寂之体。

A. 对
B. 错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