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 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B. 它(铁轨)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袋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C. 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着台儿沟的寒冷。
D. 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被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
A. 30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40个、50个?这时她的心又忽地一沉:怎么想起这些了?
B. 有人在开凤娇的玩笑:“凤娇,你还想那个‘北京话’呢?”
C. 今天,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车窗全部紧闭着,旅客在昏黄的灯光下喝茶、 看报,没有人向窗外瞥一眼。
D.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下列对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刻画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对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作者的情感。
B. 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
C.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运用得最多的是议论和抒情。
D.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对香雪换铅笔盒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了30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
B. 铅笔盒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
C. 香雪对铅笔盒的向往,就是对文明的向往,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
D. 香雪执意要换铅笔盒是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