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7岁,以“突发头痛、呕吐2天”入院,体型消瘦,智力及发育均落后于同龄儿童。实验室检查显示血乳酸增高。头颅MRI显示:顶、枕、颞叶异常信号,不符合解剖学血管支配分布。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线粒体3243A - G突变。上述检测结果提示该患儿可能为
A. Kjer病
B.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及脑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
C. Leigh综合征
D. Kearns-Sayre综合征
E.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查看答案
患儿,男,6岁,以“反复发作性抽搐3年余,再发抽搐3天伴左侧上下肢无力、头痛”入院。患儿3年前出现抽搐发作,表现为双眼凝视,意识丧失,口周发绀,持续数分钟缓解,症状反复发作。平均1-2月发作一次,多在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发作后多有头痛。入院三天前癫痫发作频繁,表现为左侧肢体强直阵挛,每天发作10余次,发作后头痛、呕吐。入院后检查,血常规显示感染,血乳酸异常增高393.3mg/L。头颅CT检查提示:两侧颞顶叶片状低密度区,右侧显著;两侧基底节区稍高密度灶。头颅MRI显示:右则颞顶枕叶皮层、右侧豆状核及左侧小脑半球异常信号伴弥散受限。肌肉活检显示:肌纤维大小不等,大量不整边纤维,大量破碎红纤维。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 Kjer病
B. MEL AS型线粒体脑肌病
C. Leigh综合征
D. Kearns Sayre综合征
E.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患者,男,16岁,以“受凉后发热,明显乏力并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入院,检查发现心界增大并有心尖抬举样搏动。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四肢纤细,行走鸭步,未发现神经系统病理征。动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B型预激综合征、左室显著高电压、全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壁显著增厚,流出道梗阻。生化检测提示持续性骨骼肌、心肌破坏。MRI延迟强化显像不支持心肌炎,非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改变。临床考虑线粒体心肌病,可通过以下哪项检测明确
A. CT检查
B. 蛋白检测
C. 病理检查
D. 脑电图检查
E. 基因检测
患者,女性,44岁,以“多饮、多食、多尿”入院,空腹血糖8.5mmol/L,BMI18.1kg/m2。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均阴性。眼、神经、肌肉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双侧内耳道MRI未见异常,电测听力示重度高频神经性耳聋。患者母亲、弟弟、妹妹均有糖尿病并伴不同程度听力受损。基因诊断显示线粒体基因3243位A- G突变。临床诊断为线粒体糖尿病。该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有
A. 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
B. 脱氧腺嘌呤核苷代谢异常,脱氧腺嘌呤核苷酸前体合成受阻,无法完成DNA复制,脱氧腺嘌呤核苷对β细胞产生毒性,致使细胞死亡
C. 胰岛β细胞膜 上HLA-Il类基因异常表达,使得β细胞成为抗原呈递细胞,引发自身免疫
D. 胰岛β细胞数目减少,胰岛素分泌缺陷
E. 终末器官对胰岛素产生抵抗
患者,男,34岁,6年前外伤入院时,多次检测空腹血糖18~19mmol/L,胰岛素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均阴性,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正规治疗。1年前患者出现进行性听力下降,血糖控制不佳。基因诊断显示线粒体基因3243位A→G突变。临床诊断为线粒体糖尿病。除降糖治疗外,给予泛癸利酮辅助治疗,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 泛醌能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较少并发症
B. 泛醌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 泛醌能刺激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并增加胰岛β细胞的数量
D. 泛醌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起到餐后血糖降低的作用
E. 泛醌是线粒体呼吸链所需辅酶,能保护线粒体功能,延缓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