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M公司董事会在对这两家公司进行业绩评价与分析比较时,出现了较大的意见分歧。以董事长为首的部分董事认为,作为股东应主要关注净资产回报情况,而A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远高于B公司,因此A公司的业绩好于B公司。以总经理为代表的部分董事认为,A、B两公司都属于总部的控股子公司且为利润中心,应当主要考虑总资产回报情况,从比较两家公司总资产报酬率(税后)结果分析,B公司业绩好于A公司。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纳税调整事项和其他有关因素。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分别计算A、B两家公司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税后)(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2.根据上述资料,分别计算A、B两家公司的经济增加值,并据此对A、B两家公司做出业绩比较评价(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3.简要说明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进行业绩评价的优点和不足。
查看答案
光华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较大的电视生产企业,经过市场调査,公司决定生产目前较流行的3D电视机,经销售部门预计,新的3D电视机投放市场后,市场定价约为4 800元/台,生产部门测算,该型号电视机的单位变动成本约为2800元,如果投产,企业将增加固定成本800万元。总经理办公会对3D电视机的生产充满信心,总经理范某提出,新的3D电视机项目,将使公司的年利润增长5 000万元。公司确定投资后,马上引进了一条生产线,该生产线的工作能力为年产80 000台。为了更好地组织生产,公司指派成本分析人员刘某会同车间管理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预测新的3D电视机生产线将按批次来调配生产,每批次生产400台。同时,经过作业动因分析发现,在所有新增的800万元固定成本中,有近400万元的固定成本可追 溯到与批次相关的作业中去,如机器准备和检修作业等。
要求:
1.假定公司产量与销量相等,根据传统本量利分析模型,试确定达到公司年营业利润预期目标的产量。
2.根据传统本量利分析模型,试确定引进生产线后企业可以增加的利润额。
3.根据作业成本法下的本量利分析模型,重新确定达到公司年营业利润预期目标的产量。
4.根据作业成本法下的本量利分析模型,重新确定引进生产线后企业可以增加的利润额。
线,以填补国内空白。该项目第一期计划投资额为20亿元,第二期计划投资额为18亿元,公司制定了发行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融资计划。
经有关部门批准,公司于2010年2月1日按面值发行了2 000万张,每张面值100元的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合计20亿元,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1%(如果单独按面值发行一般公司债券,票面年利率需要设定为6%),按年计息。同时,每张债券的认购人获得公司派发的15份认股权证,权证总量为30 000万份,该认股权证为欧式认股权证;行权比例为2:1(即2份认股权证可认购1股A股股票),行权价格为12元/股。认股权证存续期为24个月(即2010年2月1日至2012年2月1日),行权期为认股权证存续期最后五个交易日(行权期间权证停止交易)。假定债券和认股权证发行当日即上市。公司2010年末A股总数为20亿股(当年未增资扩股),当年实现净利润9亿元。假定公司2011年上半年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0元,上半年公司股价一直维持在每股10元左右。预计认股权证行权期截止前夕,每股认股权证价格将为1.5元。
要求:
1.计算公司发行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对于一般公司债券于2010年节约的利息支出。
2.计算公司2010年的基本每股收益。
3.计算公司为实现第二次融资,其股价至少应当达到的水平;假定公司市盈率维持在20倍,计算其2011年基本每股收益至少应当达到的水平。
4.简述公司发行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主要目标及其风险。
5.简述公司为了实现第二次融资目标,应当采取何种财务策略。
甲单位为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对国有资产计提折旧,2014年7月,该单位总会计师听取有关人员关于近期工作的汇报,有关事项如下:
(1)6月,甲单位因暴雨毁损设备一台,该设备账面原价810万元,已计提折旧180万元,财务处认为,设备毁损系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因此在通过主管部门向财政部门递交资产处置申请的同时,确认了资产损失。
(2)6月,甲单位经批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一批仪器设备(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但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招标后只有两家符合条件的供应商投标,因而出现废标,甲单位预计,如果继续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仍然可能出现废标,资产管理处认为,该采购项目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废标后也只能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不得采用其它替代采购方式。
(3)6月,甲单位准备编制2015年度“一上”预算草案。资产管理处预计,A采购项目(项目资金已由中央财政以授权方式全额拨付)将在8月底全部执行完毕,因执行政府采购可节约项目资金10万元,财务处认为,这10万元资金属于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应将其纳入2015年预算统筹使用。
(4)6月,甲单位接收乙公司捐赠的一台价值为60万元的仪器设备,无需安装,未发生相关税费。财务处据此增加固定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资金(固定资产)各60万元,同时增加事业支出和其他收入(捐赠收入)各60万元。
(5)甲单位审计处对本单位2014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财务处确认收入以各业务部门提供的收入通知单为依据,未附相应的合同协议。审计处认为,收入业务的关键控制环节存在疏漏,无法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应进行整改。
要求:
根据国家部门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等相关规定,逐项判断甲单位(1)至(5)的处理或观点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观点分别说明理由。
某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监管的企业中,包括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E公司、F公司、G公司和H公司,2014年下半年,这些公司发生的部分业务及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A公司持有A1公司43%的股份,是A1公司的第一大股东;X公司持有A1公司27%的股份;Y公司持有A1公司29%的股份;其他5个股东共持有A1公司1%的股份,A公司与X公司、Y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X公司与Y公司存在关联方关系。对此,A公司做出了如下判断及相关会计处理:
①A公司能够对A1公司实时控制,应将A1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的范围;
②A公司对A1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2)B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并控制B1、B2、B3三个子公司,且仅有B1子公司为B公司的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B公司无母公司,对此,B公司做出了如下判断及相关会计处理:
①B公司仅应将B1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②B公司对B2、B3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3)2014年7月25日,C公司支付银行存款8 000万元取得D公司70%的股份并能够对D公司实施控制。C公司于D公司在合并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购买日,D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3 000万元。对此,C公司做出了如下判断及相关会计处理:
①C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8 000万元;
②C公司编制购买日合并资产负债表时,确认少数股东权益3 900万元,增加合并留存收益1 100万元
(4)E公司持有E1公司67%的股份,持有E2公司90%的股份,E公司对E1公司和E2公司都能实施控制。2014年8月18日,E1公司支付银行存款15 000万元取得E2公司90%的股份,并能对E2公司实施控制。合并日,E1公司和E2公司相关资料如下:
E1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95 000万元,其中,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 000万元。
E2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0 000万元(其中,留存收益6 000万元,且公司无商誉),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3 000万元。
(5)2014年9月27日,F公司支付银行存款4 000万元合并G公司,合并后,G公司的独立法人资格不再存在,F公司于G公司在合并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购买日,G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 600万元(G公司无商誉),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 700万元。
(6)H公司是H1公司的母公司。2014年10月,H1公司将其生产的一批产品销售给H公司,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万元,该批产品的成本为70万元。假定:2014年年末H1公司仍未收回该项销售形成的应收账款,并对该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H公司将购入的该产品做为库存商品管理,该产品至2014年年末仍未出售,也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H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H1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
假定上述涉及的股份均为有表决权股份,且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至(3),逐项支出A公司、B公司和C公司的判断及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分别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4),计算E1公司在编制合并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将E2公司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E1公司的部分,自E1公司的资本公积转入合并留存收益的金额。
3.根据资料(5),计算购买日F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金额。
4.根据资料(6),分别计算或确认H公司编制2014年12月31日的合并财务报表时,应抵消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营业利润的金额,以及应调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