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商场为增值税-般纳税人,决定在国庆节期间进行商品促销。销售部门拟定三种方案: 1. 将商品九折销售; 2. 凡购物满100元赠送价值10元商品; 3. 凡购物满100元返还10元购物券。假设商场毛利率为40%,不考虑各种促销对销售量的影响,总经理让财务部决定选择哪一种方案更为有利。
查看答案
甲公司为2016年初新建重型机器制造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欲将新研发的一款生产机械开展还本销售筹集二期建设基金,该机械市场价值每台200万元(含税,下同)。销售部门经过调研,提出还本销售方案,单台售价600万元,, 每年还本120万元,分5年还清,预计可以销售20套,筹集1. 2亿资金。在方案讨论时,财务部门提出异议,该方案税负较重,建议以市场价格100万元销售, 同时向购买方借款500万元,利率为4%,等额本息还款,每年是否本息120万元。计算两种方案的差异。税法规定:还本销售的销售额就是货物的销售价格,不得从销售额中扣除还本支出。
1.某轿车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7年3月生产经营情况如下:(1)境内采购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额730万元;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零配件,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800万元,增值税24万元;支付水电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增值税税额120万元,其中职工浴室使用5%;(2)进口一批生产轿车用的发动机,支付货价800万元(折合人民币),支付运抵我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运输费用和保险费共计80万元,支付卖方佣金20万元;(3)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200辆中轻型商用客车,不含税销售额共计3600万元,合同规定本月收回50%货款,其余款项下月收回;由于购货方资金紧张,实际收到货款1500万元;销售800辆A牌小轿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2000万元,支付不含税运费150万元,取得运输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4)将4辆自产A牌小轿车奖励给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将2辆自产中轻型商用客车赠送某关系单位;将1辆自产A牌小轿车移送给本厂集体福利部门使用;(5)提供汽车修理劳务,开具的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46.8万元;对外提供汽车租赁业务,开具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租金收入14万元。已知:发动机关税税率为20%,有关涉税凭证合法且已通过税务机关认证。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计算回答问题。(1)计算该企业业务(1)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2)计算该企业进口发动机应缴纳的进口关税和增值税;(3)计算该企业业务(3)应确认的销项税额及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4)计算该企业业务(4)应确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5)计算该企业业务(5)应确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6)计算该企业当月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2016年6月5日,纳税人购入一座厂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认证通过,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10000万元,增值税额1100万元。该厂房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又用于增值税免税项目。该纳税人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该办公楼,假定当月投入使用并且分10年计提折旧,无残值。2016年10月改变用途,专用于增值税免税项目,则需按照如下情况处理:
汪明明是红利服装公司的人事经理,最近她刚刚兼职学习完 MBA 的所有课程并且获得了某著名学府的 MBA 学位。在 MBA 学习的过程中,她对于管理中的激励 理论,特别是马斯洛和赫兹伯格的理论相当注意。在她看来,赫兹伯格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理论的划分非常具有操作性。因此她认为可以立即在公司中实际运用它们。据汪明明了解的可靠信息,红利公司的工资和薪水水平在服装行业中间是最好的。因此,她认为公司在激励下属时应该集中在赫兹伯格的激励因素上。经过多次会谈,她说服公司高层管理者。公司总裁授权她去制定工作计划并且放手让她去推行。在这种情况下,汪明明开始制定关于强调表彰、提升、更大的个人责任、成就以及使工作更有挑战性等各种计划,并且在组织里开始推行。 但是计划运转了几个月后,她迷惑了,发现结果和她的期望相差甚远。首先是设计师们对于计划的反应很冷漠。他们认为他们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设计的服装在市场上很畅销就是对他们工作成绩的最大肯定,而且公司通过发放奖金的方式对于他们的工作已经给予肯定。总之,他们认为所有这些新计划都是浪费时间。有一个和汪明明比较熟悉的设计师甚至和她开玩笑地说:“明明,你这玩意太小儿科了,你是不是把我们当成小学生了,我看你理论学的太多了。”裁剪工、缝纫工、熨衣工和包装工的感受是各式各样的。有些人在新计划的实行过程中收到了表扬,反映良好;但是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管理人员的诡计,要让他们更加拼命的工作,同时又不增加任何工资。而且很不幸的是,这些人占大多数。甚至偏激一些的工人开始叫嚷着联合罢工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汪明明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原来很信任和支持她的高层管 理者也开始怀疑她的计划,批评她考虑不周全。1.你认为新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高层管理者没有参与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中来
B. 企业中人员对于双因素理论缺乏了解
C. 员工不配合
D. 汪明明忽视了各层次员工需求不同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