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左传》记载周初封建各国时的盛景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於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於少皞之虚。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於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於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於殷虚,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於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对这段文献理解有误的是:

A. 天子封邦建国的对象,大多是自己的宗亲兄弟
B. 天子在封邦建国时,不仅封赐给受封对象以田土,还封赐给他奴仆、人口、官司以及统治该国的权力(以车服、弓矢、礼器等为象征)
C. 天子在封邦建国时,不仅要求受封者接受田土人众和治国权柄,还要求他必须谨遵王命,时时尽到对王室的藩屏职责
D. “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些说法,提醒我们当时各国的国内立法用法和治国为政大多基于本国实际情况创制施行,与周礼和王命关系不大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西周时期体系最庞大、涉及范围最广泛、规范内容最丰富的法律规范是:

A. 礼
B. 乐
C. 政
D. 刑

关于西周时期的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经周公制礼,西周王朝的礼基本上已经由习惯法转变为成文法
B. 礼的规范一般以确立行为模式为主,大多不带惩罚,但有国家刑法保障,是以为“出礼入刑”
C. 礼在西周时主要还贵族士人阶级享用的身份特权法,不对庶人开放。这就是所谓“礼不下庶人”
D. 作为礼的相对面,刑则偏重于惩罚,刑典上的刑罚都是针对庶人的,上层贵族不适用刑罚,是所谓“刑不上大夫”

《尚书·康诰》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 周人认为,最严重的犯罪,就是不孝不友
B. “不孝”主要指不肯孝养自己的父母和违背祖先的遗训遗教
C. “不友”主要指大宗嫡长不肯友爱自己的兄弟,未尽到大宗对小宗的义务
D. 和“不孝不友”对应的罪名是“不慈不恭”,据《尚书·康诰》上的说法,统治者在惩处“不慈不恭”行为时可比照“不孝不友”减等处刑

《尚书·吕刑》中提及当时常见的司法腐败形式时说:“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是:

A. “官”为“尝同官位”,指在司法审判中因官官相护导致的错误裁判
B. “反”为“诈反囚辞”,指在司法审判中因诱供逼供导致的错误裁判
C. “内”为“内亲用事”,指在司法审判中因亲戚关说导致的错误裁判
D. “货”为“行货枉法”,指在司法审判中因重用私人导致的错误裁判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