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状态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为别人而读,二是为有用而读,三是为兴趣而读。 处在第一种状态是最痛苦的,自己本不想读,但迫于外界压力却不得不读。好多中小学生就属于这种情形。在这样的状态下,读书真是苦不堪言。有不少学生曾咬牙切齿地发誓:毕业考试一结束,一定把××书烧掉。 一些为了拿文凭、评职称而读书的亦在此列,对于他们而言,读书实在是件苦差事。 第二种是为有用而读书。处在此列的人已知书中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已经能从烟波浩淼的书海中有所取舍,读书很有目的性。或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或为丰富知识,学电脑的看电脑书籍,学文学的看小说,当老师的读教育心理,做生意的看经济,搞行政的读政治、管理……为获得某方面的知识而读书,以具备养家糊口的基本技能,凭真才实学立足于社会。 第三种是为兴趣而读书。这是读书的自觉状态,更是一种境界。不为有用,只因喜欢。这些读者把读书当作生存的基本需要,读书已和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三日不读书,则自觉面目可憎,心里就空虚、失落、不踏实。
查看答案
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可谓长寿矣。因此经常有人向我询问长寿之道,养生之术。我敬谨答曰:“养生无术是有术。”因此,我首创了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名闻全国。 我这个三不主义,容易招误会,我现在利用这个机会解释一下。我并不绝对反对适当的体育锻炼。但不要过头。一个人如果天天望长寿如大旱之望云霓,而又绝对相信体育锻炼,则此人心态恐怕有点失常,反不如顺其自然为佳。 至于不挑食,常见有人年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看了令人失笑。以这种心态而欲求长寿,岂非南辕而北辙! 我个人认为,第三点最为重要。对什么事情都不嘀嘀咕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则设法解决之,有困难则努力克服之,决不视芝麻绿豆大的窘境如苏迷庐山般大,也决不毫无原则地随遇而安,决不玩世不恭。有这样的心境,焉能不健康长寿?
幸福似乎主要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不过,它不是一般的快乐,而是非常强烈和深刻的快乐,以至于我们此时此刻会由衷地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正是因为这样,幸福最直接的体验包含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得到了实现。不管拥有这种体验的时间是多么短暂,这种体验却总是指向人整个一生的,所包含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总体评价。
在现场记录仪视频上传程序中,如果服务器出现问题,需要联系科研所处理。在进度栏中返回的错误代码是()。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克隆人、千年虫、互联网……我们触目所见的许多东西都在挑战我们的思维和传统。虽然我们应当有勇气来接受和不断地超越人类的局限,可是并非一切发展都无懈可击。无限制的发展和无限制的挥霍一样的可怕,所以西方科学家生活在隐忧中,对未来的科学又喜又惊,反思科学发展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我们或许还可以争辩说,中国人还生活在争取富足的道路上,不必杞人忧天。也许对于生活在科学门槛前面的中国人来说,科学仍然神秘而美丽,明艳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