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 B. 5% C. 10% D. 15%
A. 甘氨酸 B. 半胱氨酸 C. 色氨酸 D. 缬氨酸 E. 谷氨酰胺
A. 摄人氮 B. 蛋白质消化率 C. 生物价 D. 正/负氮平衡 E. 吸收氮
A. 0 B. 0.1 C. 0.5 D. 0.75 E. 1.0
A. 蔗糖 B. 乳糖 C. 半乳糖 D. 海藻糖 E. 水苏糖
A. 直链淀粉 B. 多糖 C. 精制糖 D. 可溶性膳食纤维 E. 不溶性膳食纤维
A. 增加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至65% B. 降低蛋白质供能比至10%~12% C. 降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人量 D. 降低蛋白质摄入量,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E. 降低蛋白质和脂肪的摄人量
A. 身体活动 B. 基础代谢 C. 食物热效应 D. 特殊生理阶段的能量消耗 E. 非体力活动
A. 亚油酸 B. 硬脂酸 C. α-亚麻酸 D. 二十碳五烯酸 E. 类二十烷酸
A. x表示双键的位置 B. x表示脂肪酸的碳原子数 C. y表示双键的数量 D. Z表示不饱和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