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0.06 g B. 2.5 g C. 4.0 g D. 0.16 g E. 6.26 g
A. 精氨酸 B. 天冬酰胺 C. 甘氨酸 D. 色氨酸 E. 谷氨酸
A. 静电相互作用 B. 疏水相互作用 C. 氢键 D. 范德华力 E. 二硫键
A. 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结构 B. 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 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 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 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的性质
A. 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B. 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C. 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 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E. 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A. 在水溶液中 B. 溶液pH值等于7.4 C. 溶液pH值等于pI D. 溶液pH值小于pI E. 溶液pH值大于pI
A. 蛋白质的水解 B. 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C. 肽键的断裂 D. 氨基酸组成的改变 E. 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
A. 粘度下降 B. 溶解度增加 C. 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 生物学活性丧失 E. 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A. 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 蛋白质所含氨基酸数不发生变化 C. 异常脱氧血红蛋白易发生聚集 D. 在pH7.0电泳时异常血红蛋白向阳极移动的速度将变快 E. 低氧时细胞易呈现镰刀状
A. 精氨酸 B. 瓜氨酸 C. 半胱氨酸 D. 脯氨酸 E. 谷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