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拨乱反正”阶段的音乐发展,具体表现之一:出现了一系列怀念老一辈革命家(如周恩来、杨开慧、陈毅等)的作品和演出,抒发了人们对这些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革命前辈的无限爱戴之情、对粉碎“四人帮”罪恶统治的欢欣鼓舞之情和对中国的新生及前途充满美好愿望的理想之情。代表性的声乐作品有:傅庚辰、施光南、杜鸣心、施万春等分别根据诗人柯岩的同名诗所写的《周总理,您在哪里?》,周巍峙、罗忠镕的合唱《十里长街送总理》,施光南的《祝酒歌》,阿拉腾奥勒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施万春的《送上我心头的思念》,吕远、唐诃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主要是当时许多作曲家对新生活感受的创作(如陈培勋等),或进一步完善“文革”以前已动手而尚未完成的作品(如王西麟等)。( )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影视音乐方面不少原来以抒情歌曲创作为主的作曲家,如谷建芬、王酩、王立平等,和不少原来创作其他体裁的作曲家如郑秋枫、赵季平、张千一、何训田、雷蕾、三宝等,逐步将自己的兴趣转入以影视音乐为主的写作。代表性的作品先后有:王酩的《妹妹找哥泪花流》(电影《小花》插曲),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电影《海外赤子》插曲),黄准的《一支难忘的歌》(电视连续剧《磋砣岁月》主题歌),王立平的《大海啊,故乡》(电影《大海在呼唤》插曲)和《枉凝眉》(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雷振邦、温中甲、雷蕾的《重整山河待后生》(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雷蕾的《少年壮志不言愁》(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插曲),徐沛东的《篱笆墙的影子》(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主题歌),谷建芬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赵季平的《好汉歌》(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大宅门》(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主题歌),张千一的《青藏高原》(电视连续剧《天路》片头曲)以及三宝的《你是这样的人》(电视专题片《百年恩来》主题歌)等。尤其是赵季平的影视音乐创作,给人印象很深,社会影响愈益增强。赵季平于1984年开始其影视音乐的创作生涯,先后为影片《黄土地》、《红高粱》、《秦始皇》、《菊豆》、《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及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康熙微服私访记》、《大宅门》、《青衣》等作曲,他的音乐具有极其丰富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相当深厚的民族意韵,切合戏剧人物个性,能生动形象地概括整个剧情及某种特殊生活场景,同时,善于灵活有效地运用器乐和声乐的音色组合来表现题材内容,充分体现了他敏锐的音色意象感觉和大胆新颖的艺术想象。他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影响最大的影视音乐作曲家。可以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整个90年代,在人民音乐生活中,以这种影视音乐为主的新的“通俗音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五六十年代中国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在社会上的强大影响。总的说,抒情性独唱歌曲及通俗性影视音乐的创作,是“文革”后我国声乐创作方面题材、形式、风格比较多样、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个重要领域。( )
A. 对
B. 错
套餐购买该问题答案仅对会员开放,欢迎开通会员 ¥ 19.9
0.64/天
1个月(不限次)
¥ 19.9
1000次
(不限时)
¥ 29.9
0.32/天
3个月(不限次)
¥ 59.9
0.16/天
1年(不限次)
立即支付